免费啪啪网站_和陌生人啪啪污文np_亲子乱子伦xxxx_色一情一乱一伦麻豆

歡迎來到中山公用事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博客詳情
當前位置: 首頁> 博客詳情
深圳市垃圾處置全鏈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年度進展匯報會召開
專欄:業界觀察
發布日期:2020-01-06
閱讀量:35935
作者:admin
收藏:

       2019年12月30日上午,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組織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基于分類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約化處置全鏈條技術集成與綜合示范”項目年度進展匯報會。項目負責人劉建國教授主持了會議,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馬嵐副院長出席會議并致辭。同濟大學戴曉虎教授、南開大學徐鶴教授、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事務中心姜建生總工程師、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唐圣鈞副總工程師作為專家出席會議。項目組40多人參加了匯報。
       馬嵐副院長代表項目承擔單位對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和各位咨詢專家對本項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謝,表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在承擔國家重要科研項目和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方面具有豐富經驗,將嚴格執行有關項目管理規定,支持項目組高質量完成科研任務。姜建生總工在代表深圳市城市管理局的致辭中強調,深圳市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正在以最高、最好、最優的標準構建生活垃圾分類系統,這不僅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也依賴于科學研究的助力,相信本項目能夠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全鏈條體系構建提供有力支撐。
       項目負責人劉建國教授和各課題負責人對年度工作進行了詳細匯報。項目組深度參與了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的頂層設計,完成了多項市、區重要文件的前期調研和咨詢工作,項目負責人多次就我國垃圾分類相關問題接受主流媒體專題采訪或應約發表專題文章,項目成果已在全國產生了輻射作用。項目組在一年時間里,開展了大量調研工作,掌握了深圳垃圾產生特性,明確了以全程減量為基礎、以焚燒發電為核心、以廚余垃圾適度分類協同處理為系統優化關鍵途徑、以可回收物規范管理為資源回收重點方向的超大城市分類處理技術系統特征。
       在源頭分類上,項目組與深圳市發達活躍的環保公益組織和志愿者隊伍緊密合作,積極推動多元共治社會協同,深入各類社區及單位,為社區垃圾源頭分類提供長期跟蹤指導服務,已經建成源頭分類質量提升與保障工程示范點12個。針對垃圾分類處理“減量、提質、增效”的根本要求,在兩個方面實現關鍵技術突破:一是研發出適用于垃圾轉運站的生活垃圾次高壓脫水減量提質系列設備,占地面積小,減量效果好,可固定可移動,已明確列入《深圳市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行動方案(2019-2020年)》,擬在深圳市全面推廣應用;二是研發出有機垃圾“水熱分質+物理分相+厭氧消化”成套技術,傳質效率高,避免酸積累和有毒物質對產甲烷的影響,利于厭氧系統的營養元素平衡和酸堿平衡,顯著提高了處理負荷、產氣效率及運行穩定性,示范工程規模已達到450 t/d,有機物轉化率超過70%,該項技術已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一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先進適用技術,為深圳市廚余垃圾分類處理提供了硬件保障。

       針對超大型城市垃圾處理系統中的核心設施焚燒發電廠,項目組開展了煙氣系統全流程二噁英分布規律分析和控制措施研究,在深能環保400 t/d的示范工程生產線上,總二噁英濃度已低于0.03 ng TEQ/N m3,且不同時段檢測值波動不大,說明焚燒發電二噁英低濃度排放是完全可能實現的,而“城市生活垃圾清潔焚燒與睦鄰共生的整體解決方案”也獲得了2019年保爾森可持續發展大獎,表明項目在垃圾焚燒發電方面取得的成果獲得了國際認可并產生了廣泛影響。項目組還對深圳市現有監管手段及評估考核體系進行了調研分析,總結了監管及評估考核的業務需求,擬定了智慧監管系統的總體構架,已與主管部門和平臺建設運營企業平安智慧進行了多次溝通與對接,服務于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物聯網監控系統和大數據管理平臺建設。項目組也在快速推動垃圾分類評估考核體系規范化和標準化建設,目前《分類運輸車輛/容器技術要求》等8項國家團體標準已完成立項,其中2項已完成征求意見稿。

1620783403383073911.jpg

項目年度進展匯報會

       專家組聽取匯報后認為,項目組牢牢抓住“綜合示范”的主線,秉持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開展了政府、高校、企業的多方合作,項目目標設置明確,年度目標完成高效,研究內容闡釋全面,階段亮點成果突出,示范工程初具雛形,為深圳市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技術支撐。 

1620783413565095276.jpg

與會人員合影 

       下午,項目組對生活垃圾焚燒特征污染物全過程減排示范工程、大件垃圾高效破碎及分離回收示范工程、有機垃圾高效協同生物轉化示范工程等進行了考察。 

1620782681689069483.jpg

示范工程參觀現場

文:王前、景琦
圖:王前,劉賽

上一頁:打造中山首個“幫扶集市”,拓寬對口幫扶地區農副產品銷售渠道
下一頁:環境?新視野⑥|老市場,新面貌:全面升級,初心不改